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时间:2024-04-25 14:54:01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1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

在这个学期中,我认真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著作。读完以后觉得这真是一本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要用心去品读的好书。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而书中的每一条建议都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

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如何转化“后进生”问题的深入剖析。众所周知,“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所以在教学中,对后进生的教学工作无非是教学中最难又最重要的一块,就好比苏霍姆林斯基所描述的“最难啃的硬骨头”。这部分学生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2、3倍;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但,而且这样的孩子识字量几乎为零,根本不能正常阅读,因此学习上就会越落越远。

说起后进生,我真的是深有感触。今年我接任了新一年级的班主任,班级中就有四、五名同学像书中所写的这样,不但所学的知识不能掌握,就连最常用的汉字都不认识几个。而且这几个孩子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爱与同学交流,比较自闭,性格十分内向。在与家长沟通后,发现他们从小就是在老人身边长大,由于老人没有什么文化,又不经常接触外人,孩子们每天就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久而久之,养成了内向的性格。于是我开始耐心地去引导他们,想与他们多多沟通,可是每次交流都是我一个人在唱双簧,这几个孩子根本不会与人正常交流。后来我又想办法,让班级里优秀的同学利用课下时间来辅导他们,帮助他们多读,多记,但到最后,还是一点用没有。前一节课教他们识的几个字,转眼间下节课就又不认识了,所以就更不用提正确地书写这些字了。所以在学习上,真是十分吃力,甚至有时自己都认为,在他们的身上是不会见到光明了,为此我真是十分苦恼,究竟如何才能充分调动这部分孩子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愉快地进行学习,正常地与人交流呢?

带着疑问,我又继续品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中所有关于改变后进生的部分,读着读着,自己便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书中的每一条建议仿佛都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一般,让我如饥似渴,深受启发。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用毕生的精力在研究学生,研究教育教学工作。在他的眼里,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后进生,每位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所以他对后进生从来不放弃,而是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地研究学生特点,进而寻找到帮助学生的方法,最终让他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读到这里,我突然想到班里的一个孩子,在语文课上,所有要学习的知识他几乎是听不懂的,但是在一次数学课上,他出奇地回答上了一道计算题,当时我心里也为之一震,这个孩子虽然在语文学习上比较吃力,但在数学方面还是有一定发展的,于是便大大地表扬了他,自那以后,每节数学课上总少不了他高举的小手,当然也会听到他准确的回答。现在回想起来,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要想方设法寻找到孩子们独特的地方,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可塑造的一面。我们的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小学生伴随的智力、个性、思维、认知、知识结构、价值观等表现出幼稚、多变的特点。当他们面前出现某种使他惊奇和赞叹的东西时,他们的头脑里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所以我们就要从他们的心里触发到他们真正的灵魂。

在如今的应试教育下,我们许多老师失去了等待后进生转变的耐心,再加上平时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掌握的寥寥无几,研究学生更无从谈起。这样又怎能帮助后进生提高呢?作为一名教师要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 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犹如黑暗里的光明,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如何切实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如何让每位孩子聪明健康的成长。更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我们将为提高自己的水平、转变自己的态度而努力!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克服自己以前思想上的不合理观念,坚持在上课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童年。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

我喜欢听课,听课对我来说就像每天都在看一场电影,而且是现场直播。近距离和演员接触,听内容,看表演,真乃幸事!

初入教坛,心里没底,我就去听同组内教师的课,也会去听其他学科的课,每次只要有可以听课学习的机会,我都特别开心,仿佛我又可以享受一次饕餮盛宴了!我沉浸在听课的状态中无法自拔,欣赏着,学习着。一个学期下来,我获得了一笔宝贵的财富:4本听课记录本。

一次偶然机会,我发现张祖庆老师的一本书《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本书中写了关于那些与课纠缠不休的岁月:听课史,仿课史,磨课史,换课史,评课史等等。我赶紧买了回来,如饥似渴地读着,画着,想着,写着,我和名师来了次面对面地心灵交流。读完后,我更加深切地确信教学一定要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教师只是主导,不是主角,是学生的促进者,帮助者,引导者,切不可本末倒置。

听课。刚开始听课,自己总是最关注听讲课内容,PPT制作的精美度,教师的教态,环节的处理,导入语,衔接语,结尾语,关注的重点总是在教师身上,一直觉得“好玩有趣、耐人寻味、行云流水、环环相扣、诗意盎然”就是好课的标准。但往往有时被电影的美感暂时蒙蔽了双眼,经常忘记电影的内在美:真!学生是否真正在思考、真正在主动学习语文?教师是否在真正教学生思考、教学生主动学习语文?课堂是不是真正的让每个孩子在思考、在主动学语文?精彩是教师个人的精彩还是教师唤醒学生,让每个学生真的走向了精彩?是否真正在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自己听课的关注点更应该多放在学生身上,看学生学会了多少?学生是怎样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突破重难点的?关注点多放在学生学的身上,我们给孩子们上课就会有侧重点,有的放矢,可以高效有力地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学的轻松而有效率。

仿课。我喜欢余映潮老师的课,从刚开始上课时,我就喜欢条理清晰的课。慢慢我发现原来这种做法有个专业名词就是板块教学。板块教学 ……此处隐藏23048个字……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就像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欢玩具一样,教师的至爱应该是书籍,但只喜欢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两本书的教师是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的。我们读书,要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和名家交流,学习他们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更要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他们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献身精神,这些人格力量的学习将会积淀成为自己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能够提升我们的理想和信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危险的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缺乏精神财富的储备。”因此,《给》这部书中曾多次写到教师们为了给孩子更多的启迪,自己做的大量繁杂的准备工作。如,为了让孩子加强对词的敏感性,开设“思维课”。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的时候,教师先自己多次去观察感受,买相关的书籍研究,努力做到用准确生动丰富的语言更好的描述自然的细微变化。写口头作文千余篇。再如,为了给各种类型的学生提供适合的阅读书籍,教师们自己大量阅读、写读书笔记,编排习题集,设置读书角,创办各类“特长小组”。每个教师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群孩子。……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些看似简单,说来容易的教育方法要实施非常困难,要长期坚持不懈的落实更是难上加难。但是他们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书中提到的每一个教师都是一把万能的钥匙,用自己丰富的精神宝库,伟大的人格魅力,教育出一批批优秀的有用的快乐的人!

他们能做到的,我也能!我对自己说:我的学生就是我的孩子。我现在带给他们的是什么呢?安常习故,抱残守缺!我想给他们什么呢?健康快乐,聪明伶俐,宽容豁达,乐观向上。那么,《给》这部书中已经有了这么多好的教育方法,就从现在开始去实践吧!让学生读书,我多读!读教育名著,读文艺作品,读唐诗宋词。让学生写作,我多写!写读书心得,写已背诗词和成语。让学生行动,我多行!看中央十台的节目,看新闻报纸。让学生思考,我多思考!让学生表达,我多表达!让学生观察,我多观察!总之,让学生做到的我先做到,对自己的要求永远高于对学生的。

“行是知之始,行是知已成。”有了好方法就要坚持实施,有了目标就要不懈进取。今天的我将会以更激情飞扬的精神面貌去面对工作和生活,象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对自己的教育事业永远力所能及,耕耘不息!

读书与实践紧密结合这才是学以致用,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典范,我将以教育家为榜样反思自己的言行,激励自己今后的工作。将教育家的思想、精神与现行的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谢谢!!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5

记得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女生有书法方面的特长,曾经在班级的书法比赛中得了第一名,老师和同学都夸奖她,她也以此为荣。但是,她生来胆小,没有张扬的个性,只有脸上淡淡的微笑才让人记得她是班级里的书法冠军。平时,她并不爱说话,当然上课时也不常举手,只有在自己确定准确无误的情况下才会举起那只难得举起的手。

两年级时的一次语文课,老师请学生到黑板上去书写新教的生字,这项任务太简单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想得到这次机会,这个任务对于那位女生来说简直易如反掌,因此,她也举起了手。结果,老师选中的正是她。我们都能猜到老师的用意。女生在全班同学羡慕的目光中走上了讲台,微微颤抖的小手握住了那支短短的粉笔,老师微笑地期待着她能够快速而漂亮地完成这项任务。可不知因为紧张还是害怕,女生怎么也找不准写字的位置,平时天天接触的田字格一跑到黑板上就开始和她捉迷藏,四个小格子把她的眼睛都看花了,而且头越来越晕,写了半天,也没能把字写进格子里,这时的同学们已经开始有了不耐烦的议论声,女生多么希望老师能制止同学的议论,同时给她指点一下写字的正确位置,可是这时却传来老师不耐烦的埋怨声:“哦哟,写了半天怎么还写不好,算了算了,回去吧,时间都来不及了……”女生默默无语,低着头红着脸,全班同学的目光像利剑直刺她的心窝。

从此,本来不爱说话的她更沉默了。当然,课堂上要看到她举起的手就更难了。

朋友,那位女生就是小学时候的我呀!现在,我自己也成了一名语文教师,学生时代的这件事却让我至今难以忘怀,多么想对那位老师说:“老师,请爱护学生对你的信任,小心呵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感吧!”最近认真拜读了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他在《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一篇中写道:

“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当了整整六年的班主任,我深深地体会到:

“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进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老师的任何一句不经意的责备都在渐渐扼杀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感。

每个班级中难免会有几个问题生,对待问题生,我想很多老师都会和我一样,一开始倾注十分的耐心,久而久之,耐心耗尽,取而代之的将是厌弃,感觉无能为力。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生,从来都没觉得自己那样对待他有什么过错,不过,自从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我才知道是自己泼灭了他对学习的燃烧的热情。

他是三年级转学到我班的,一开始谈到的他的家庭环境就引起了我的重视:父亲在外省打工,一年难得回来几次;母亲在家照顾他,没有工作,但是每天都混于娱乐场所早出晚归。以至于孩子经常一元钱买早点,方便面结束晚餐。由于没有人监督看管,很快,他的成绩一落千丈,班级倒数第二,给他妈妈打电话,妈妈居然会因为在搓麻将而拒绝来学校,没有约束的孩子更加变本加厉,发展到每天自己修改家庭作业,甚至不做,根本不背书,每天都拿不出任何作业,面对家长的无动于衷,我终于决定对他采取的特殊的处理手段:不再理会他的作业,放任自流,并且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了他。本以为这样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根本就不会在乎我的几句批评,本以为给了他这样的教训,从此他就能按时完成作业了。但是结局并非如我所愿,却很好地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

“而孩子是要以怨抱怨的,有时候甚至做出奇怪的、荒唐的、毫无意义的事来。”

他非但没有任何想改好的意思,而且渐渐地跟自己的命运妥协了,每天把他叫到办公室,他毫无怨言,却态度冷淡,准备好耐心地倾听老师的讽刺和训斥,根本无动于衷。依然交不出任何作业,听写几乎全错,而且字写得无法辨认。我的教育方法宣告失败了……

回想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联系现在所教的这位学生,我终于意识到是我吹灭了他渴求知识的微弱的火花,忘记了儿童是脆弱无助的,错误地认为儿童都是能顽强地克服困难的英雄,没有鼓励,只有同学的冷眼和老师的批评,他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感又从何谈起呢?我终于明白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篇文章的真谛:

“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使他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大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