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南旧事》有感

时间:2025-04-03 10:12:32
读《城南旧事》有感

读《城南旧事》有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城南旧事》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城南旧事》有感1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看见这句话,你们应该想到是谁了吧!那就是——林海音。

我最喜欢她写的《城南旧事》了。因为这本书真实的再现林海音小时候发生的种种事情。因为这些事情,让我深受感动。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片段,要数《爸爸的`花儿落了》。在林海音因为下雨不想去上学时,爸爸用鸡毛掸子打她,把她打的双脚都是伤痕,我边看边想,不就是不想起床嘛,要打成这样吗?我爸爸虽然有时候会打我,可也不会这么狠呀?因此,我身上也会有很多缺点。看来,林海音的爸爸还是想让孩子好的。所以才这么严格要求她。

有句话说的好:“打是亲,骂是爱”。我现在非常赞同她爸爸的做法。其实,林海音的爸爸非常爱她,不然怎么会亲自淋着雨给她送去花夹袄,还递给她一些钱呢!这也是一种无微不至的爱呀!

有时父母虽然会打我们骂我们,但这都是为我们好。我们应该体会到中间那细小的爱。

童年像一条船,装满了糖果,装满了欢笑声,也装满了快乐……

我以后还要多读林海音写的作品。因为实在是好看了,我太喜欢了。

读《城南旧事》有感2

从翻开《城南旧事》的第一页,到合上《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页,这本书的故事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

恍恍忽忽,她那简洁又流露出童真童趣的文字总是浮现我的脑海里,她以自己的`童年为背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了主人公英子从幼年变成少年的一段不平凡的心路历程。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作者想要爸爸去参加她的小学毕业典礼,可是爸爸重病却起不来,无法参加她的毕业典礼。以前她平时总是晚起、迟到,还因此挨了打,可是这一次她起得很早,克服了自己的小毛病,成功得到了毕业证书。她知道小学毕业后,自己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因此,自己事要自己去完成。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结尾这句话多么简而不凡,也使人意犹未尽。作者通过小女孩英子童稚的双眼对自己的童年往事进行了回忆,从六岁到三十岁,从幼年到少年,从小孩子变成了自认为心理上成人......

童年是多姿多彩,有快乐、有悲伤、有兴奋也有失落。童年是最天真的时候,也是人这一生中最美好的阶段,我现在正享受着......虽然现在的学习环境给我们一定的压力,但相比二十年代末,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家庭环境真得不知好了多少倍。我们现在真的是衣食无忧,不但未经历至亲的离去还经常可以在父母亲的怀抱里撒娇。有时我总是会讨厌妈妈对我的“过分照顾”和“关注”,也讨厌她对我“喋喋不休”,可是看完《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我突然发现妈妈的唠叨也是对我深深的爱。

把握好我们的童年时光,让生活的每一天都色彩斑斓,也让她成为明天最美好最难忘的记忆吧!

读《城南旧事》有感3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深有感触。明白了自己一直是在幸福的环境之下成长的,因为在这本书里面,我看到了很多人间悲剧,懂得了自己原来一直都身在福中不知福,我的遭遇跟里面的某些人物的遭遇比起来好比一粒沙子,十分渺小。

在这本《城南旧事》中,所有人都很善良,无论是小偷、疯子还是保姆,其中总是可以看到阳光和光明,有时,一点也感受不到旧社会的黑暗,然而有些地方让我感到十分难过。那个疯子本来是个好人,因为丈夫是大学生,所以被政府抓走了,自己的女儿也下落不明,于是就疯了,其他人都怕她,虽然她最后找到了女儿,又听到了丈夫的消息,一家人就要团聚的时候,却和女儿一起被火车撞倒了。

那个小偷偷东西,也是为供弟弟读书,最终弟弟拿到小学文凭,兄弟俩非常高兴,弟弟不知道哥哥一直为他的学业而偷东西,结果第二天,哥哥就被抓走了。

这俩个人物,一个疯子,一个小偷,在距离幸福最近的时候,就永远失去幸福了。

回想起从前的自己,总以为赚钱容易,所以花钱就视作理所当然,父母给我什么,总觉得不够好,希望可以有更好的,跟书中的人物相比,我们的情况是一直都在幸福的眷顾当中,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吃苦,在这样有利的条件当中,仍然不知道珍惜,觉得有点惭愧。

这本书真的使我有了很多的`感悟,我一定会把握现在身边的幸福,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会再傻傻的走过这一生,起码也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起码以后回想起来,会感到一丝丝的自豪感,幸福感,让自己觉得不会有后悔的地方。

希望大家也好好珍惜自己身边的幸福吧。

读《城南旧事》有感4

在半个世纪的别离中,城南的落花依旧,我拾起地上飘零的片段,恍然间仿佛穿梭到了二十年代末的老北京,那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穿着厚重的棉袄倚在院门口,背着手高声诵读着:“我们看海去!”

我最喜欢的就是《城南旧事》里的“我们看海去”。年幼的小英子总是用童真的眼光看世界,她分不清哪个是疯子,哪个是傻子,哪个是骗子,哪个是贼子,纯粹得没有一丝杂质。她在一次偶然中与一个奇怪的大人相识,那个大人会与他在草丛里念诗,那个大人会与她约定“我们看海去”,那个大人会和她讲许多别人不知道的事,那个大人会送她佛珠,那个大人会用平等的眼光看她……她对这个大人的身份有颇多猜疑,却独独没有想过他是个“坏人”。

还记得他问小英子:“小英子,你说我是好人?坏人?嗯?”在小英子的世界里没有好人和坏人的概念,于是她便茫然地摇头,当他认为小英子否定了他是坏人的时候,“他笑了,眼泪从眼屎后面流出来。”一个成年男人竟会因一个否定而落泪,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也是让我为之动容的。我想,世上本没有好坏之分,一个“好人”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一个“坏人”也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好人”并不是做的所有事都是好事,“坏人”也并不是做的.所有事都是坏事。童年时,分不清好坏,而当妈妈告诉小英子这个人是个小偷,是个坏人时,小英子依在妈妈身边,无比悲伤。她不愿接受大人的那一套,不愿长大。

翻看了多遍“我们看海去”,书中的一切是那么有条不紊,像溪流缓缓,像在读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像老式黑白电影放映,有着那个年代的宁静。它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那同样纯粹且没有一丝杂质的大院,似乎大院中的每个人都是好人,每个人都是纯粹的。我淡淡地笑,似乎也约定过“我们看海去”那般约定。长大后,忘了到底是什么约定,也不会再说“我们看海去!”

《城南旧事》是一个孩子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又一次轻启,隔绝现世喧嚣,跃入眼中的又是那篇“我们看海去!”

读《城南旧事》有感5

早晨,我趁着空闲之际翻书柜的时候,看到了一本《城南旧事》,在我的兴趣之下,我拿起这本书,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这本书讲述的 ……此处隐藏6105个字……善意的人交往相处,与一切有意思的故事一同发生发展,真真切切地感受着身边的一起,参与一切,这样的童年才会幸福。那才是真正的,无忧无虑的,不折不扣的快乐。但是再看看我们身边的同龄人,太多的小伙伴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了课余之外的电子产品,这些电子产品让我们少了交流的时间和机会,我们很多时候成了没有交流没有共鸣的各自奋斗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还有什么真正的快乐可言呢?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电子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网络侵蚀了我们大脑的灵魂,使我们不能像英子那样拥有快乐,稍不留神,快乐的童年便在时光的脚步中渐行渐远了。真希望大家能适度使用电子产品,多到大自然中走走,多与小伙伴们一起快乐无忧地玩耍!

;

读《城南旧事》有感13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它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一段上个世纪初北京人的生活。

《城南旧事》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主人公小英子,小英子带给我的感受是: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它总会表达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也绝不掩饰。所以她和被人们认为疯子的秀清结下了友情,总是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定下了承诺,而且认真的听着“小偷”的故事;她爱自己的奶妈,得知他就要离开了,英子伤心难过······透过英子稚嫩的双眼,我们重新理解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虽然其中蕴含着复杂的情感,在英子的眼中却显得十分天真。

小时候,我们都爱听故事,爱问“后来呢”,爱帮助别人,经常会拍着胸脯说“包在我身上”。小孩子不懂大人为什会讨厌对方,因为在孩子眼中,他明明是个好人啊,开不明白大人们为什么做的'和说的不一样。只知道和伙伴一起玩时,心里想说设么就说什么,即使闹翻了,哭鼻子了,到第二天还可在一起玩儿。没有戒备的世界、无忧无虑的生活、单纯的快乐······这些只属于孩子,只属于我们的曾经。

读完《城南旧事》童年的一幕幕出现在脑海里,令人回味无穷。

读《城南旧事》有感14

每个人的童年也许是最美好的,它不懂伤害,只管微笑;它没有世俗的污染,单纯的如同清泉般一尘不染。而《城南旧事》就是这样一本书,听老同学说在家没事翻阅了大一时看过的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很是回忆,当初也看过此书的部分内容,便感兴趣的在网上搜寻此书,能感受到文风的清新与质朴,让人沉淀其中。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也可视作她的代表作。八十年代还被搬上银幕。透过小主人公英子童稚的双眼,这本书向世人展现了她眼中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字里行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又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美丽宛如一首歌的《城南旧事》由《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个既独立有连贯的短篇组成,再加上前面的《冬阳 童年 骆驼》合起来可看作是作者自己以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创作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闭上眼睛,那一幅幅用文字雕琢而成的画面跃然眼前,那缓缓的流水、那带着铃铛的骆驼队、那漫天倾盆的大雨和脖子后有这一块青色胎记的小桂子、那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故事在略带暖意的笔调中舒缓的展开: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6岁的小姑娘林英子温暖和乐的一家。童稚未消的.子以一双好奇的眼睛,观看着成人世界的喜喜悲悲。

在这5个故事里,最喜欢的那一段就是第五章《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爸爸的离去,使她开始告别无忧无虑的童年,懵懂中却又夹杂着坚定。

13岁那年,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英子随家人坐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读到这里的时候,没有太多的杂念,因为没有太多跌宕起伏的情节,所以心绪是淡然而平和的。感动着我的,只是这文字之间荡漾的一种淡泊与纯净。林海音以儿童清澈的眼眸,用清新淡雅的文字,诉说他对城南旧事的情意。半个世纪的别离,城南的落花依旧,然而零落的,只是人们记忆的碎片。

半个多世纪过去,那一缕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记忆里,永不消退,也深深地打动着我。她只是用波澜不惊的文字从容描绘着童年的记忆,从容描绘着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那样地不疾不徐,那样地纯净,那样地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无怪乎众多的人会倾心于这样一个回忆中的美丽童年了。

读《城南旧事》有感15

我的眼停驻《城南旧事》的封面,入眼依旧是略带肃穆的灰色,但我此刻却觉得这个样子像极了小镇人家的铜门,仿佛随着我的打开,一段蒙尘的往事就会被人念起。如同我第一次读这本书一样,我安静站在亮光处,手指摩挲冰凉的纸张,捏起扉页上的黄绳,就这样走进林所描述的城南旧事。

干净的书页惹的人不经把目光放柔几分,林的文字给人的感觉就是像坐在廊檐下看细水长流的妇人,她撩发的动作在说,她就在那儿,吟诵她自己的人生。翻页之间,似旧电影那昏黄的图片流水般滑过眼前。

那是夜,下着豆大的雨。那生疼的字眼告诉我们,那场雨模糊不只是追着车的小英子的.视线,还有秀贞和妞儿湮灭在铁轨上的身影。

那个躲在草垛里,对英子说一起看海去的人在那一天被警察捆走了。

长的一排整齐的白牙,会做西瓜灯的兰姨娘坐着黄包车随四眼狗扬尘而去了。

宋妈也不会再在冬日的早晨挥着鸡毛掸子催促作者起床。

最终在六月,爸爸的花儿落了,红丝带系着的白纸筒独在抽屉里感伤。

深深吐出一口气,只觉莫名压抑。我不知作者停笔时是何心情,那段留声机唱过的岁月所含的滋味也许只有也只能作者一人独尝。一个人站在时光的末端回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万般沧桑也不过是烟花碎。沉重的叹气声轮回久了,无可奈何之下,一切或喜或悲就都显得不重要了。

能回忆的总是沉重的,也许,我该说是时光。流光掠影飞溅,这些物是人非,这都是我的笔所不能描绘的。

就像我曾经以为我会痴迷那甜的粘牙冰糖葫芦一辈子,但后来随着课业时间的紧张,校门口的糖葫芦我却不再光顾了。每当我在放学的人流中与那些小贩擦肩而过,都会下意识加快脚步,我不敢对上他们的目光,肩上的重量提醒着我,我已经不能做太多事情。

我也还记得我小学毕业时的大雨,与挚友手牵手在雨中狂奔。那场雨冲走了我稚嫩的时光,连说再见的机会也没有留给我。

谁会告诉我幼年种在墙角的含羞草是否安好?

你们可听到我旧时唱的不成调的歌谣?

又可曾看到我死拉着父亲的手撒娇的样子?

还是说我脸上肆意的泪水打湿过你们的手?

真是此去经年人独悲。

语顿,你们听到了么?那是小英子口袋里的小石子划过砖墙的声音,她沿着墙根走过的脚步在我们的目送里渐行渐远。当记忆模糊成诗,只盼得我也有那个机会,坐在漏光树叶下,悠悠喝晚茶,任那热气氤氲过白衫,对路人说时光的故事。

《读《城南旧事》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