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后感

时间:2024-09-24 16:52:17
《瓦尔登湖》读后感(14篇)

《瓦尔登湖》读后感(14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瓦尔登湖》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瓦尔登湖》读后感 篇1

翻开瓦尔登湖,便能看见“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如果你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我说,你也许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认为它太浓缩,难读,艰深,甚至会觉得它莫明其妙,莫知所云。”《瓦尔登湖》开篇第一句话,而正是这句话,注定了《瓦尔登湖》的不凡与特殊。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人类的最基本需要是食物和温度,其实这两种需要和大多数的动物的需要没有本质的区别。从这里,我知道了其实我们可以活得很简单。在我看来,作者平静的田园生活犹如那湖水,生存环境也是如此的简单。他享受这种生活,这种生活也并不乏味,虽然享受不了花哨的娱乐体验,但确可以自由地来去于阡陌之间,可以坐在露天的草地上,呼吸着新鲜、没有被城市喧嚣玷污过的'空气,体验着在钓鱼时用树枝将斧头从冰窟窿里钩出的快乐。作者远离世俗的喧嚣,不屑于追求物质,他时刻享受着自己最平凡坦然的生活。“人应该学会摈弃复杂,学会简单。在最平凡真实的生活方式中寻求新奇,让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渐成长。”这或许是梭罗通过瓦尔登湖想要告诉我们的真谛吧。

其实梭罗并不是一位隐士,而是一个生命的探险者,他不是为了逃避生活,而是想以一种赤裸裸的姿态去直面生活,走进生活的深处,为人们提供生命的真信息。在《瓦尔登湖》的第一章中,梭罗就已经向读者说明,他在瓦尔登湖的隐居生活是为了证明一个观点,即人类真正的生活必需品通过简单的劳动就可以轻易地获得。在书中,他这样说明自己来到瓦尔登湖的意图:“我隐居在林中,因为我希望活得从容,只和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周旋,看我究竟能否领略其中的奥秘。以免待我将死之时,才发现我原来听天由命,我想深入生命,以摄取精华,我想藉此坚忍不拔与精心简朴的方式,剔除生活中的一切累赘,以大刀阔斧的方法,摘取生命之核,显其最根本之面目。生命如无核之果,我也将此显露给世人,如能通过体验而获正果,也可将其福音带给世人。”

他说:“我们心目中还有一种人,这种人看来阔绰,实际上却是所有阶层中贫困得最可怕的,他们固然已经积蓄了一些闲钱,却不懂得如何利用它,也不懂得如何摆脱它,因此他们给自己铸造了一副金银的镣铐。”他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并不仅仅只有物质生活,物质生活确实很诱人,有了钱财便好像可以为所欲为,于是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着财富,有了可观的钱财后还想得到的更多,永无止境,直到他老之将至之时,他才会意识到在他的一生当中他充当的到底是一个什么角色。为什么我们这么匆忙,以至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去意识到人生的可贵,难道我们就要追求这样的生活吗?或许我们该静下来好好想想了。尽管不能够像梭罗那样去体味孤寂的山林生活,但这不能阻碍我们在自己的内心里拥有一泓清澈的瓦尔登湖,时刻都能让心灵得到淘涤,按梭罗所说,到你的内心探险去吧。

海德格尔曾说:“我们诗意地栖居于世界上,生命于对存在的领悟中,领悟生命需要不断寻求新的途径。”也许我们如何怎么努力都无法成为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拥有伟大的元素。走近那些伟大的心灵,聆听智者睿智的语言,不仅让你提高自我认识,多识大自然鸟兽草木之名,而且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感受,采集到生命的美果,从而获得一种简单、独立、和充满自信的生活。

  《瓦尔登湖》读后感 篇2

在珍爱自然中善待生活——《瓦尔登湖》读后感 一百六十多年前,一个叫大卫.梭罗的美国人幽居在瓦尔登湖畔三年光阴,独自一人建造了小屋,并渔猎,耕耘,沉思,写作,最后诞生了一部伟大的散文集《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深深影响了一代人,许多伟人也拜读了此书,时至今日该书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影响深远。此书也入选了美国国会图书馆评出的“塑造读者的25本书”。 哈丁曾说过《瓦尔登湖》内容丰富,意义深远,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钱社会的讨伐檄文,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是一部圣书。

《瓦尔登湖》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梭罗对于瓦尔登湖的热爱,对于小屋的热爱,对于山林的热爱,对于林中小动物的热爱,对于大自然万物的热爱,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操!读这部书时我经常尝试着把自己放在梭罗的位置上,我感到在那时我才活得真诚,没有了矫揉和造作,书中所有的事情都那么自然,所谓的心灵净化就是指这个吧!更让人叹服的是,每次读后都会有全新的感受,平淡的`语句中涵藏着最深沉的哲思,很多地方必须得反复读才能体会得到其感情的丰厚! 静静地走进《瓦尔登湖》,我跟随着梭罗漫步林中,聆听自然的天籁之声沉思冥想:群山葱葱,曲径幽深,山湖静寂,紫雾腾腾,我好像到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午夜十分,孤云独去,月澄无影,湖畔的树木也静静地伫立,这仿佛是“月出皎兮,杨柳依依”的情景;夜半流萤飞舞,不知名的昆虫的吟唱,天空中偶尔留下几声鸟鸣,在苍凉的月色下却有几分秋雁的味道,和着几缕“微风吹解带,山月听弹琴”的古韵,多美的境地,大自然给人以无限地遐想,

梭罗说:“我蓦然觉得能和大自然相依为伴,竟是如此甜美、陶醉和受惠”,可这样的自然之美早已离我们很远很远…遥想古人是如何的敬畏自然,崇拜自然甚至神化自然。当然,也许是对天地万物的无所知,但他们生活的简朴,向大自然索取的很少很少,他们总在顺应自然,而不想改变自然,因此才给我们留下丰富宝贵的资源,多样化的物种,良好的生态平衡,才有大自然的美景。梭罗在书中说:“湖边,群山耸立,从这个山中小湖的湖中心放眼望去,山景如此令人目炫神驰,湖山清奇超凡。森林倒映湖面,湖水不仅使近景犹如仙山琼阁,而且湖岸蜿蜒曲折,形成一条洒脱明快的轮廓线。湖的边缘没有任何造作或遗珠之憾,没有那种斧钺伐出的林中空地和湖边开垦的耕地,大自然在这里编织出一幅挥洒自如的织锦”。

正因为没有过多的开发,自然的美才会如此呈现,才会如此清新、飘逸。如今的世界嘈杂多变,生存的危机感、紧迫感给人带来无限的焦虑,带来的是一张张匆忙而麻木的脸,人心也变得越来越浮躁和忐忑不安。透过繁华而喧嚣的城市,看纷纭而热闹的人群,我们是否还能静下心来,留一点时间去倾听大自然的吟唱,去观赏大自然的美景,去领略大自然不息的生命脉动,从而得到慰藉和熏陶,让自己的人生更飘逸和洒脱呢?尽管我们不能够像梭罗那样去体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尽管瓦尔登湖已经永远的消失,但这些都不能阻碍我们在自己的内心里拥有一泓清澈的瓦尔登湖,时刻都能让心灵得到淘涤,按梭罗所说,到你的内心探险去吧!

  《瓦尔登湖》读后感 篇3

一本宁静闲适又寂寞的书。

一本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的书。

《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也如他的书 ……此处隐藏12154个字……ng》发出呼声,唤醒人们看看大自然被我们摧残成了什么样子。如今诸如此类的呼声更是方兴未艾,从未停止。现在我国更是在大力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自然是只有一个的,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从大自然有所获取,这就应该满足了。但我们还在变本加厉地索取,从它的身上残忍地进行剥夺。这是一种自杀,我们在杀死自己的未来。

不论时代进步到什么时候,对于心灵渴求的探索以及对于自然保护的呼声都是不会停止的。这是《瓦尔登湖》想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存在与发展的意义与内涵,值得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思考。

  《瓦尔登湖》读后感 篇13

普希金曾经说过:跟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一门最引人入胜的科学。——题记

人的一生,总要沉浸于某些情感,感悟前人的伟大思想,最好的方式便是将自己同化与一本书籍之中,与书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相伴,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进而透过他们的性格特点揣测作者的意图和他要表达的情感,亦或是反映的社会现实。这便是读书真正的意义所在。

捧一本精致的图书,泡一杯热茶,任由一缕缕的阳光洒在书页上,而思绪早已随着书中的思想而去。有幸拜读了梭罗的《瓦尔登湖》,感触颇深。

断断续续而细致入微地读了进半月,愈发地为书中蕴含的思想所折服。当阅读的时候感觉很享受,但合上书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知识的匮乏,思想的荒芜。作者的思想深邃如海,充满了哲学思想和隐喻,真正能读懂的只有一小部分。

“瓦尔登湖”曾在诸多的文字作品中出现,都是“心灵故乡”的代名词。如何怀宏所说“我们每个都可能有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是我们心灵的的故乡,精神的家园,他给我们活力,给我们灵感,给我们安宁。”《瓦尔登湖》描绘的大概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社会飞速发展,人们普遍创业,激进的年代,唯有索罗能够果断的放下一切离群索居。他享受那种亲近自然的,哲人般思考而不需要交流的生活,他只是简单地进行劳作,对自己的生活做一个简短但深刻的'描绘。他是一个博学而善于深入思考的人,所以他的这一作品为后人所赞扬,所理解,赋予了深刻的时代和社会意义。

其实很多人都无法拥有这样的生活,当时如此,现在亦然,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更多的人无法承受社会压力,进而造成了思想上的虚无,绘制出属于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生活在半梦半醒的状态之中,故事就像一个乌托邦,在这里可以忘掉生活的一切烦恼,此即为我们“梦”的状态,生活的重担压在我们肩上使我们不愿意醒来,宁愿沉浸在这种虚幻的快乐中虚度时日。而有当一日,我们真正醒来,却发现现实生活与自己的故事中的幻想,与自己趋于完美的梦大相径庭时,有些人会直面现实,而更多的人会沉沦而至形成恶性循环。为自己编造各种美好的故事以维持生存,处于一种精神麻木状态。但可悲的是,对于此类事,故事只会带给他们痛苦而不会带来最终的欢乐。

或梦,或醒。梦是虚幻的,我们总要醒来。我认为,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理,故事也是如此。在此,我用狭隘的目光看待梦与故事,且将其看作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希冀或是追求。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谱写属于自己的故事。可能没有多么轰轰烈烈,但一定要真实可感。或许没有那么多跌宕起伏的片段,但一定要活出真正的自我。《瓦尔登湖》为我们构建的就是这样一个场景,其中的情节也或多或少的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折射出来。

最终,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存在即合理,每一个故事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但并不是每一个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梦与故事终究是一种虚妄,脚踏实地才是生活真义。每一本书只能为我们构建一个理想化的场所,我们从中学到的更多的应该是对生活的指导意义,通过书中传递的思想充实自身,这应该就是书籍为我们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吧。

朝聆滴翠,晚赏苍郁。

坐览湖景,仰观星辰。

栖一湖以览天地,居一宅以阅人生。

在柔和的月光下,

让我们心灵沉醉,随波飘荡。

任轻风在芦苇中沙沙作响,

任潺潺的湖水碧波荡漾!

  《瓦尔登湖》读后感 篇14

夜已深,重温《瓦尔登湖》,心中不免再次泛起了涟漪。梭罗笔下的“世外桃源”,就像一位窈窕的淑女,站在朦胧的雾中,令人心驰神往。书中的句子,总能猝不及防地击中我的心灵,或引起共鸣,或引发思考,或勾起回忆……

《瓦尔登湖》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是一部能够让人内心安静下来的好书。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只要认真去读,就能融入作者笔下美好的境界中。周遭的一切,自动从视线里消失,身心变得无比轻盈,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瓦尔登湖》让人们的心灵从沉重的物质中解脱出来,回归瓦尔登湖畔那种恬淡、宁静的状态,呼吸自由的空气,体味什么是真正的生活,唤醒了沉睡的旧梦。

很多人在看完书之后,都不禁感叹:那种一个人看尽日出日落的生活,尽管很美好,但也很孤独,很难熬。但我觉得,这不是熬,这是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现代社会熙熙攘攘,大家为了虚浮的名与利,为了所谓的锦绣前程,拼尽全力,今天和张三比,明天又和李四比。好像所有的输赢都在那张排名表上,超越别人就欣喜若狂、不可一世,排名落后就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如何做一个有趣的人。试想梭罗在宁静的湖边,记录自己认为有趣的事,和大自然对话,和自己畅谈,世界因此变得丰盈、富足。那是一种不需要外人打扰的有趣,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惬意,恰好可以深刻地思考自然、人生哲理,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这样的生活怎么能叫孤独呢?我一直相信,孤独是心与心的距离,而并非腿与腿的距离。就如梭罗在书中所说:“无论两条腿如何努力,也无法让两颗心的距离更加接近。”我并不是说向往一种无欲无求的'生活状态,而是希望自己时刻保持清醒,挣脱世间繁杂的虚荣,勇于追求心中那片无诟的星空:乘一叶扁舟,望江畔渔火。看两岸青山对酌,品晚霞秋水一色,竹林小筑,书卷满屋……

有人说,梭罗就是中国的陶渊明,喜爱隐居山水之中。我却认为他与陶渊明是不同的。梭罗隐居于瓦尔登湖畔,是为了远离人群,更好地亲近大自然,以澄澈的心境感悟自然。反观陶渊明,出于对官场腐败的厌恶,污浊世事的不屑,从而逃离、避世。常言道“繁华的都市应有尽有,唯独没有尽头。”世事过于繁复、冗杂,令人头晕目眩。而梭罗在瓦尔登湖畔静静思索,好像用他那灵魂深处的眼,洞若观火地审视自然与人生。他不是单纯的隐士,从来不是。他不愿坐在船舱里,宁愿站在船头甲板上,因为在那里,他更能看清群峰中的皓月。他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能自信地朝他的梦想前进,努力地经营他所向往的生活,他往往会与意想不到的成功不期而遇。

但是梭罗最终离开了瓦尔登湖,为什么呢?不是因为厌倦,而是因为他发现,其实所谓的世外桃源只存在于自己的内心。如果你内心贫乏、喧嚣,就算环游世界,也难以找到一片净土。瓦尔登湖更是你永远找不到的世外桃源,是可望不可求的诗意生活,因为它只会存在于人的心中。

追求世外桃源般的美好生活也许是奢望,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可以随时静下心来拜读《瓦尔登湖》,听听蛙声和鸟鸣,看看湖水的波纹和林中的雾霭,品品沉淀人生哲理的玉露琼浆,流连忘返于返璞归真的自然之美……

《《瓦尔登湖》读后感(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