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音乐教学总结3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教学总结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音乐教学总结 篇1又一个学期结束了,这一个学期,较忙碌,较充实,其中有着失败的心酸,也有成功的喜悦。细细品味,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同时也对自己走过的弯路进行反思和总结。
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我利用学科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给学生独立的空间,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引导和教育。
一、思想方面
在思想上我积极向上,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教育事业,参加政治学习,认真做好笔记。我积极响应学校各项活动以及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遵守各项学校的规章制度。
二、教学方面
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我利用学科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独立,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在教学工作中,本学年期,我担任九个班级的音乐课教学任务。我根据新调整的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备教案。在教育教学中,在课堂中我开设了“小舞台”,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才华,给予了他们充分的表现欲。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和积极性的调动,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音乐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让每个学生都爱好音乐,喜欢音乐。
不足之处是侧重了情感、兴趣的培养,稍微忽略了对九年级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毕竟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掌握了乐理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
三、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四、坚持优化音乐课的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创造作准备。
在“应试教育”时期,由于受教育观念,教师素质及学校设备条件的影响。音乐课虽然较语文、数学等知识性的课有趣些,但仍然受到“重知轻能”的思想束缚,至使音乐课的教学一直陷入“教师带,学生跟”的泥潭里,并逐步演变成“为唱而教,为教而学”的“唱歌课”。这种不但枯燥泛味,而且严重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的教学也毫无积极性可言。与素质教育的精神大相径庭,必须全面纠正。因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慎重选择了“愉快教学” 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挚爱中,采用学生自己喜爱的方式,主动学习。为较快的顺利实现学习兴趣转变这个目标,我因势利异的发挥音乐课本身就有的“愉悦”特牲,加上经常采用出其不意的教学创意,很快的就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确保学生对音乐课有常上常新的感觉,我屏弃了“一本教材,一张嘴”进教室的旧法,不断的变换引用电子琴、影碟机、甚至多媒体电脑等教具辅助教学。同时,在授课中,不在限于教会学生唱,而是把识谱知识、乐器伴奏、配乐游戏、音乐欣赏、音乐舞蹈等各种能力的培养用为教学任务。让学生既长知识又长能力,让学生自始自终兴趣盎然地主动参与。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发现学生们不但对上音乐课的兴趣明显增强。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音乐是多种基本手段的综合表现,他是有由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调式等要素有机的结合而成的。同时,音乐作为心灵的语言,是音乐家通过现实生活而发出的感受,并用音乐语言传递给人们。因而,教会学生欣赏音乐,让他们用心灵从音乐中领悟喜、怒、爱、恨、哀、乐等情感,也就是说教会学生欣赏音乐就显得非常必要。在教学中,我主要是让 学生学会用“耳”、用“心”、用“感情”去欣赏音乐。如从高亢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斗志和爱国之情;从内涵深厚的劳动号子中,可以感受到对劳动的热爱以及对敬业精神的鼓舞;从各种曲调悠扬的动听的“民歌、山歌、小调”中,不但可以感受到美,还能够引导学生对学习、演奏及创作产生欲望。这种欲望,既包含了与作者心灵的共鸣,也包含了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实践意识。这种意识,就是创新的动力。
“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的创造思维插上助飞的羽翼,促进创造力的形成。
想象是学生异常活跃、大胆的思维活动。是人们在创造活动中独立建构新形象的过程,音乐作为一种以时间上的流动音响为物质手段来塑造的艺术形式,无论在时间、空间及物质形态上都有广阔的想象余地。想象作为创新的基础,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每当上新课之时,我都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作三种“奇想”。一是让学生想象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的内心情感;二是想象这首歌曲用什么乐器伴奏更理想;三是想象改变曲调、唱法或者更换歌词会同样动听吗?在三次奇想中,要求学生做到“异中求同”,即方法、形式不拘一格,但要求给人有“美”的感受。这种开放式的想象,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去实践、去创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定的创新意识。如在“锣鼓、风琴、梆子、二胡”等乐趣伴奏;还有的同学采用不同的节奏、旋律及音色来演奏。课堂上不但妙趣横生,而且在这种大胆的想象、实践中培养出了学生的创造力。
让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坚定信念,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
据研究证明,手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敢于感想的无畏精神和坚定到底的意志品质都有帮助。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创造力在他们的手指上。”这充分说明动手实践是创造力培养的关键。传统的音乐教学多是动口不动手,这就是限制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让学生养成动手又动口的好习惯。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手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站立起来学习。并引导他们根据对歌曲的认识,用手打节拍;根据自己对歌取得想象理解用手表达情感;有时,还要制作一些乐器给歌曲配乐、配节奏。这些动手的活动,都不失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值得一提的是:十个手指演奏乐器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美,完善美的过程,无论是管乐器、弦乐器、还是打击乐器都离不开双手的实践训练。即使是同一首曲子,也可以因为手的指法,手指移动快慢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学生在训练中就尝到了创造的乐趣。在这样不断重复的练习探索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创新精神。
音乐教学总结 篇2音乐与其说是一门声音的艺术,不如说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它的震撼人心的力量,使其比别的艺术更能直接地作用于人的情感、人的心灵。同时音乐更是一门美的艺术。它用情感、陶冶美的心灵,培养美的情操。这种美的陶冶,虽然需要漫长的积累,持久的滋润,需要潜移默化,但它的效果却是刻骨铭心的,要提高审美教育在课堂 ……此处隐藏2362个字……所参与的声部会处于重要表现地位,有时会处于陪衬地位。
其三,学会在相互激励中培养合作意思。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单独表现行为与在群体中表现的行为是不一样的,人们在群体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会激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群体心理意识。因此,学会合作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要在群体表现中以自己的饱满情绪去激发同伴的情绪,同时又要学会善于接受同伴的情绪激发,最终达到审美情感表现与审美情感体验的更高境界。
三、给学生适当的时间、活动空间及思维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我每节课至少要留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表现自己,鼓励学生在他人面前自信的表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每节课还设计一些值得研究、可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创造性的思考回答。注重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并且从不用教师的思维定势去约束学生,应尊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及理解,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四、在“感受与鉴赏”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中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事业,提高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训练中也能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围绕音乐欣赏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根据音乐的特点以歌唱、演奏、舞蹈等形式参与到音乐表演中去,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如在音乐欣赏课《渔舟唱晚》中通过分析与聆听音乐,让学生发挥音乐想象力。根据自己对音乐不同的理解利用小组分角色的方法和不同表现形式进行表演,器乐小组:碰铃代表水声,三角铁代表水中透明柔和的月色,笛子代表宁静和安详,利用器乐重奏的形式表现乐曲中“明月当空,渔舟泊岸“的意境。小品组:一家四口出海打鱼,孩子撒网,父母划船,通过她们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乐曲中满怀喜悦渔歌飞扬的画面。舞蹈小组:表现的是夕阳西下,渔舟晚归。还有是个诗歌朗诵等。学生表扬踊跃思维开阔充满情趣,一堂看似枯燥无味的音乐欣赏课,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不但让学生体会到了音乐的美锻炼了学生的音乐才能,而且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以加强。
五、在“创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音乐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二度创造性”,即表演者通过对谱记音乐的辨识和理解,然后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将乐谱还原成活生生的音乐表演。因此,可以说音乐表演的`过程是音在谱的限定下进行创作的过程,而音乐表演又大多是群体性活动如舞蹈、音乐剧等。它要求许多人共同参与,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音乐的创造性同音乐的合作性结合起来,在音乐创造中学会合作,如在即兴创作表演时可以把不同的艺术特长的同学分配到各个合作组中,以发挥她们的特长来显现小组学习的特色等,例如: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动物狂欢节》,在教学中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欣赏音乐来对比各种器乐的表现的不同动物形象,以及各种动物的叫声等声响,同时请学生扮演其中的动物的形象,其他同学用身体动作表演各种乐器的演奏为她们伴奏。大家共同用音乐的方式表现乐曲。这样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性的表现作品中的人物与情境。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在学生的表演中,学生将体会到相互之间的配合是成败的关键,从而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再如音乐剧《小燕子》中可以让每一个同学都选定角色,然后在相互配合中完成表演,舞蹈好的同学表演小燕子,唱歌好的同学表演麦田,边歌唱边摇摆,节奏感好的同学以打击乐器做伴奏,比较淘气的同学可以表演害虫,不善于表演的同学可以围成一个湖让小燕子在湖边玩,也可以边歌唱边做摇摆,学生们的合作表现了这样的故事:春姑娘把小燕子从温暖的南方带来了,他们正在湖边玩,小鸟发现麦田里有好多害虫,来叫小燕子去捉害虫,小燕子来了害虫被消灭了。由此可以看出通过表演音乐剧,可让不同的孩子都得到最佳发挥既注重了个性的发展又在群体表演中培养了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使两者相互交融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六、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提供开放式的音乐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一种有效的途径。通过小组学习,学生们从中可挖掘自身的潜力。如: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合作意识、团结精神等。我上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七、在“音乐与相关文化”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性态和载体,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音乐的存在从来就不是孤立的,所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如歌之,如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充分说明早期音乐与诗歌、舞蹈结合的非常紧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关联性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表现,它涉及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等各个方面,其特点是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参与性强,教师可以通过这一广阔的空间拓展音乐教学,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拓宽知识事业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这块阵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借用音乐的姊妹艺术:如舞蹈、戏剧、文学、影视等来充实我们的课堂,在音乐极其姊妹艺术的交相互动中渗透合作意识。如当我们听到抗日战争中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时,即刻映入我们脑海中的图景是抗日战争中在水深火热中屈辱的中国人民及奋勇抗争的历史,还有北京天安门前人们英雄纪念碑上那组人们战争为题材的浮雕。浮雕上人物愤怒激昂的面部表情及坚强有力的肢体动作,这样就是音乐和历史美术等相关文化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和体会音乐与绘画历史的关系。绘画组:可以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创作绘画,打击乐组:用学生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创造表演《义勇军进行曲》,历史组:用讲故事的形式把抗日战争的那段历史说一说并有学生来表演。通过这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八、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以往的音乐课有个误区:把创造单纯看成是作曲。我觉得音乐课中的创造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如:根据音乐编动作,创造新词,用声音创编故事等等。就如同用铃鼓发出声音,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创造,让全班同学想一种不同的敲击方法让铃鼓发出声音,让全班同学一起来进行创造性学习。
音乐教育应使学生懂得个人在团队是平等,必须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尊重个人创造和自我发展的社会,更是一个强调合作交流的社会,音乐教育在教会学生热心参与相互合作乐于交往善于应变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将不仅使学生能领悟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促进使其提高音乐素养,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她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只有艺术修养在社会上升值,才能全方位地提高人们的精神素养协调人际关系,重塑健全自由的人格形象,从而在根本上推进一个社会的内在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