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案

时间:2024-07-20 14:39:12
《三峡》教案(集合15篇)

《三峡》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峡》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峡》教案1

【教学模式】“先学后教三疑三探”

【三维目标】

1.知识和能力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三峡四季不同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三峡四季特点

【教学重点】文言文翻译和文言现象

【教学难点】文言现象

【教学过程】

1.设疑自探:

(1)节奏划分和字词识记

(2)自主解决相关文言实词的释义

2.解疑合探:

(1)小组合作完成相关重点词语的释义

(2)交流谈论理解课文内容

3.质疑再探:

(1)文中采用衬托手法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哪一句?

(2)文中概括春冬之时峡水特点的是哪一句?

(3)总写三峡春冬之时季节特点的是哪一句?

(4)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

4.运用拓展:

(1)本文与李白诗的联系

(2)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又为什么先写夏水?

(3)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小结与评价:

本文通过对三峡四季不同景色的细致描写,表现了作者对三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6.板书设计:

山:雄壮美

水:奔放美

7.思维导图:

8.作业设置:

如果你是三峡的导游,请结合本文的内容为三峡写一份解说词。

9.教后反思:

文言文是一种知识载体,它承载着传授知识的任务,但又绝不是惟一的任务,更不是根本任务。我理解其根本任务是让学生接受古代

文化的熏陶渐染,提高人文素养。这样面对一篇文章,如果肢解开来读,必然失去其原有的韵味,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在整体中去解读语言,真正实现学生与古人的对话,学到活的知识而不是孤立的字词。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文言文阅读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我大胆地删节了过去串讲这一环节,完全让学生借助注释来读课文,若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拿到课堂上大家共同讨论解决。实践证明,有了前面品读的基础,学生是完全可以自行解决文意串讲这个问题的。

《三峡》教案2

内容预览:

巴东三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 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 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3 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简析

重点: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难点:

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提问:①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3、作者简介

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1904----1977年,湖南岳阳人。1925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回国后,历任安徽大学教授、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大东书局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代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代表作《中国文学发展史》。还著有《魏晋人物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德国文学概论》等

4.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四十佳旅游景观之首,是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观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三峡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内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我们于七年级所学习的选自北魏郦道元所著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中的课文《三峡》,就是对三峡雄奇风光的生动叙述。古诗有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意思是说:见过汪洋大海的人,对别处的水就看不上眼了,除了巫山那五彩缤纷的彩云,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彩就黯然失色了。由此可见巫山云彩景色之绝美。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篇《早发白帝城》,诗句也出色地描绘了船行三峡,瞬息千里的壮观景象。

现在的三峡,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三峡旅游区优美风景众多,除了险峻的自然风光外,较著名的人文景观还有刘备托孤的白帝城、酆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葛洲坝大坝工程等等。

二、朗读课文

下面,就让一位同学来朗读刘大杰的这篇游记《巴东三峡》,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刘大杰笔下的三峡是怎样的一种美丽的风光,并请同学思考:三峡给了你怎样的一个印象?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文章采用先总写后分写,以时间顺序。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写三峡险恶。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2、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三峡,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船从宜昌上驶

开始是西陵峡,共分四段: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出峡有香溪。

船过姊归和巴东,进入巫峡。

过巫山即入瞿塘峡。

过瞿塘峡则到白帝城,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作者的游踪顺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 [ 中有黄陵庙 ] 、崆岭峡 [ 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 ] ……此处隐藏24884个字……

二、

1.个别分段朗读课文。

2.评价朗读情况。

3.认读本课生字,正音,口头组词。

4.朗读,理解本课词语。

5.轻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小组讨论:这首诗歌有几个小节,每小节写了什么?

2.全班交流,归纳各小节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给同桌听,读完讨论: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再读课文,说说每个小节的`意思和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扩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完成作业。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三峡的宏伟壮丽,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学习第一节诗歌。

1.指名朗读,思考:这节主要写什么?

2.自由轻声朗读这一节,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3.教师引导从以下重点词句中去理解、体会:

(1)故乡的景,故乡的情。

(2)两个爱。

4.指导朗读这一节。(节拍、情感)

5.师生共同总结出学习第一小结的方法,自学第二、三小节。

6.出示学习提纲;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两个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2)说说你对这些诗句是怎样理解的?

(3)有感情地朗读2、3小节。

7.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并有感情朗读。

1.反馈学习情况,并朗读体会重点词语、句子。

2.有感情朗读。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谈话总结全文。

2.今天的三峡还发生了哪些变化?你对三峡工程有哪些了解?

听取、交流。

四、自主积累,学习写法。

自主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勾画、抄写、背诵、仿写。

板书:

25.三峡情

故乡的景如梦的景

儿女思乡情

三峡的雨、云

故乡的情如痴的情

《三峡》教案15

教材分析

《三峡》一文中,作者首先干脆利落直接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再用或浓烈或淡雅的笔调,凝炼生动地描绘了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不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山的特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所以,《三峡》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教学目标

1、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诗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

二、三峡简介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宜昌的南津关是其东端,四川奉节的白帝城是其西端,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瞿塘峡以“雄”著称。

三、作者简介

郦道元(公元470——527年),南北朝时北魏著名的散文家、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不仅是地理学的重要著作,也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散文名作。

四、初读课文

1、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素湍(tuān)绝巘(yǎn)长啸(xiào)属(zhǔ)引哀转(zhuǎn)

2、辨明词义。

(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

(2)古今异义。

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

(4)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绝:消失)

3、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沿//溯/阻绝。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清/荣/峻/茂

(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理清课文的层次及主要意思

第一段: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高峻美

第二段:夏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

第三段:春冬之景: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清幽美

第四段:秋峡: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小结:本文先写山,再写水,抓住景物特征,以不同季节表现三峡的美景。

5、体会作者情感和情景交融的写法

第一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高峻美)

第二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第三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五、译一译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试译课文,并在全班交流。

《《三峡》教案(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