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鲸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鲸教学反思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鲸教学反思 1一、开课。(设计说明: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鲸很大,也很壮美。)
1、在黑板上画一幅鲸的简笔画。
2、播放视频:壮美的鲸
二、质疑:看到翻腾的鲸,跳跃的鲸,你想了解它什么呢?(设计说明: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标志,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学信息反馈和交流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和时间,充分肯定学生善思好问的精神,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
三、检查独学情况。(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对五、六年级的识字要求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所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学生自主汇报或抽查方式检查、巩固语基知识,适机引导学生能从课文语言环境中理解新词,并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读懂的',达到学习方法的交流和积累。)
1、对子之间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认读PPT上的词语: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
3、比较“腭、肺、肚、胎”的字形,正确书写这几个字,并把这几个字写在插图中鲸的相应的部位上。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重点检查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朗读。
四、根据导学案的第一题,自主学习。(设计说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突破重点。围绕“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问题展开学习。)
五、第一自然段每一句话都在写鲸的大,你喜欢哪一句,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按导学引领2的要求自学。
六、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主学习的成果。(设计说明:合作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去发现,认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比喻等说明方法。)
七、全班交流。(设计说明:针对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抓住重点词句进行适时、适当的点拨,并结合课前搜集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展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鲸的特点。)
八、通过朗读来表现鲸的大:自由读、小组合作读、全班展示读。
九、盘点收获:我们学习说明文,不仅要了解事物的特点,还要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写作文时也要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作文中去。
鲸教学反思 2《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有关鲸的大小,种类,进化过程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这篇课文很简单,学生在读一遍后,往往觉得他什么都懂了,没有吸引人的地方了。如果此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一段一段去分析,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肯定会被刻板的教学程序消解的干干净净。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获得切实的言语训练,我在课堂上设计了很多生动的环节,比如看图片,吸引住了学生。我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他的学习成果。如,同学们透过读每一段,总结鲸的特点,并找出与之相关的句子。鲸生活习性这一部分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能够把自己当成鲸来介绍。能够画出来,能够表演,能够谈感受,在鲸吃食时,学生把鲸描绘的活灵活现,在鲸睡觉这一部分,学生的画更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特长,也使学生理解更透彻,体验也更深。他们自主选取正是他们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自主潜力的具体体现。
《鲸》这篇课文,最重要一点是要让学生感知说明的.方法。我利用小黑板上板书第一自然段填空的资料,故意将数字擦去,改成"很重""很大""很长"等模糊的概念,让学生下课后与原文比较,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学生透过比较很容易发现,用上具体数字,能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鲸的特点。举例子,作比较,比喻等作用同理了。关于写作技巧这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文中说明的方法,让学生感知就能够了,我们不能贴标签,硬灌输。
在理解须鲸与齿鲸特点不同时,我采用表格形式,让学生从"牙齿""吃食""呼吸时的水柱"三方面填表比较,一目了然。并在理解"呼吸""睡觉"时采用简笔画,学生直观地理解了课文。做到了语文与美术,语文与数学的整合。
鲸教学反思 3说明文旨在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要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如何把让说明文的课堂变得更加直观生动,更有趣味性,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鲸》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鲸的知识,体会课文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如何能让生动的语言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呢?在导学案与课件的准备上,我下了一番功夫-----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课前,我借用了一些前辈的点子-----以“海洋鱼类运动会”这个小故事进入课堂,成功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就“虾将军与鲸的对话”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设计的对话生动而合理,也迅速的将鲸和鱼区分开来,“鲸的进化”一段水到渠成。
二、围绕重点,巧妙设疑
课文围绕齿鲸和须鲸的不同,对鲸的生活习性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如何将大容量的课文有取有舍,突出重点呢?我在学案上设计提出疑问:齿鲸与须鲸在生活习性上有何不同呢?为了能让孩子们针对重点,我不仅设计了须鲸齿鲸生活习性对比图,并在课件上以直观的图案展示出来。如有牙齿的齿鲸图片与没有牙齿的须鲸图片对比;吃大鱼和海兽的齿鲸图片和吃小鱼和小虾的须鲸图片对比等等。孩子们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热烈地讨论、回答,一些说明方法也通过课件图示浮出水面,整节课生机盎然。
三、趣味延伸,加深感悟
在学案的最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还了解鲸的哪些知识?你都知道哪些种类的鲸?能否为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鲸设计一张名片?课堂上,孩子们纷纷拿出自己准备的名片,以自我介绍的口吻,兴致勃勃得介绍了白鲸、虎鲸、蓝鲸、座头鲸等不同种类的鲸,并通过课件的展示看到了这些鲸,对鲸这种海洋生物有了更深的了解。然而,虽然经过精心的准备,我信心十足地上了《鲸》这堂课。可是上完课之后,课堂里的一些漏洞也让我不容忽视。反思这堂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因为说明文比较枯燥无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以有趣的故事引入课堂,学生的积极性还蛮不错,个个都很踊跃。但因为学案设计时,我没有留意到细节,造成学生在设计虾将军与鲸的对话,只填空不知道延伸,此环节纠结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教学环节没有完整地体现出来,这是一个遗憾。
在讲述第一环节鲸的体形大的特点时,并没有很好的诠释各种说明方法,只是肤 ……此处隐藏11944个字……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首先,教学中多处借助多媒体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成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既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有效地调动了他们情感的参与,如介绍“鲸”的特点,认识“鲸”的种类及“鲸”的退化过程时,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透彻,体验也更深刻。以后应多运用这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其次,教学中应充分落实好自主阅读。应让学生享有充分地阅读自主权和选择权,经历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的过程。
鲸教学反思 14师:课文介绍了鲸四处方面的生活习性,读了课文,你对哪一方面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为什么?(学生自由读读、说说,并伸出手指示意。)
师:很多同迷对鲸的呼吸很感兴趣,请大家先认真读读这一段,说说鲸的呼吸有什么特点?
生:鲸用肺呼吸,不像鱼用腮呼吸。
生:鲸每隔一定的时间必须浮出水面呼吸一次,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生: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每次呼吸从鼻孔喷出的气会形成水柱。
生:不同种类的鲸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不一样。
师:作者正是从鲸呼吸的器官、时间、特征这几个方面来介绍的。你们能不能根据课文的描述,自己想办法或与别人合作,显示和介绍鲸呼吸的特点?(学生自由组合,讨论演示。)
生:把手掌当作一头鲸,给大家演示一下鲸的呼吸。鲸慢慢地浮上了海面,“噗哧”从鼻孔喷出的气形成了一股水柱。鲸吸足了气,又慢慢地潜入了水中。在水中待了一会儿,憋不住了,鲸又向海面浮去。(学生掌声四起)
师:你的表演和介绍真精彩,让我们亲眼见到了鲸呼吸的全过程,还听到了鲸呼吸的声响。
生:这是我和×××画的鲸,你看这头是须鲸,它的水柱是垂直的,喷得又细又高;这头是齿鲸,它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掌声再起)
师:很好,掌声已说明了一切。根据他们作的图很容易分辨出鲸的种类,但你知道他们画的是大鲸,还是小鲸呢?
生:我觉得×××画的.是一头大须鲸,因为它的水柱非常高,也比较粗。说明它鼻孔大、肺活量大。×××画的是一头小齿鲸,它的水柱不太粗,又较矮。
师:你真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渔民。现在我们每人画一头鲸,是画须鲸、齿鲸,还是画大鲸、小鲸,自己确定,关键是能让别人看一眼就说出是一头怎样的鲸。(学生画鲸,教师用幻灯投放;学生评点,自我修改。)
生:我是用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向大家介绍鲸的呼吸。(学生朗读)
师:你读得很有感情,让大家感受到了鲸呼吸的情态。课文中说鲸的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是这样吗?
生:是的,喷泉也是从一个个小孔中向上喷出,形成了水柱。
生:也不完全像,花园中的喷泉是固定在那儿的,鲸却是游动的,位置在不断变化。
生:对,花园中的喷泉一般是人为的定时开关,而鲸呼吸的是难以确定的。
生,花园中喷泉的形状一般始终是那样,而鲸的种类、大小不同,喷出的水柱也各不相同。
师: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全明了”。鲸呼吸喷气形成的水柱,的确像花园里的喷泉,但更胜于花园里的喷泉,它是个天然的喷泉。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赞一赞这美丽、奇特的“喷泉”吧。(学生自读、齐读)
师:课文还具体介绍了鲸吃食、睡觉、生长等方面的生活习性,你选择某一方面,用自己最擅长的本领,最喜欢的方式来展示和介绍它的特点。
【评析】
这一教学片断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教师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实施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1、凸现鲜明形象,促进学生自悟。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学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事物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教学中教师变以理性认知为主为以感性体验为主,采用一些必要的的中介手段凸现事物的形象,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换成了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既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有效地调动了他们情感的参与,使他们实实在在夺领悟到鲸呼吸的特点。如演一演:以手掌为鲸,加之语言的描述,演示鲸呼吸的全过程,将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形象,使学生获得了真切的体验。又如画一画:动手画一画不同种类的鲸喷气形成的不同水柱,变“话”为“画”,再以自己语言进行介绍,又变“画”为“话”,从中体验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鲸呼吸的特征。再如比一比:巧妙引导学生将花园里的喷泉与鲸喷气形成的水柱进行比较,使事物的形象更鲜明,本质更突出。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透彻,体验也更深刻。
2、落实自主阅读,促进学生自得。
罗杰斯曾说:“自由程度不同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阅读本是个性化的行为,而把学生捆起来齐步走的做法,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天赋,也违背了小学生的“选择性”,让学生享有充分地阅读自主权和选择权,经历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的过程。如情感的自我选择:说说你对鲸哪一方面的生活习性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为什么?内容提要的自我选择:读读课文,说说鲸的呼吸有什么特点?方法的自我选择:用你最擅长或最喜欢的方式来展示和介绍鲸某一方面的特点。伙伴的自我选择:自己想办法或与别人合作。练习的自我选择:自己确定画某类的一头大鲸或小鲸。这样的教学拓展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空,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和发展。这种自主选择正是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自主能力的具体现。
鲸教学反思 15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5——6年级的阅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在教学建议中也特别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执教《鲸》一文中,主要从两点着手:
一、 开头采用看看书。“咱们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意图鼓励学生自己读书、思考,让学生在通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学生积极性高涨,迅速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说说看。“谁的方法最科学,最有效?”学生在自己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先在学习小组内进行初步地交流。在学生自己读书、自我思考、自我选择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有利于集思广益,增进交流,锻炼表达,扩大学习面;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及时地调整导学目标。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肯定优秀学法的同时,系统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
本节课我注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过程呈现开放型,重学习结果,更重学习过程,真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读书,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听取,学会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