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时间:2025-04-15 10:12:19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

一、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

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体会一些词句的表达效果;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既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三、教学建议

1.这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要向学生介绍什么样的课文是略读课文和怎样学习略读课文,使学生明确这一类课文的学习要求,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以下教学步骤供参考。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读准字音;(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这是一个统领全文内容的问题。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可爱之处有以下几点:(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对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从对他们带着甜密的微笑进人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压抑之感,也说明了孩子们的以苦为乐。

2.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尽量放手,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语言体会和品味,都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

3.学完本篇课文后,可组织学生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所从事过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想好以后,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四、参考资料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蕾可以制作黄色染料。花、果以及根上的皮都人中药。

槐米:槐树的花蕾称槐花或槐米。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2

师:孩子们,读了《槐乡的孩子》一文后,你觉得槐乡的孩子可爱吗?

生:可爱。

师: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写觉得槐乡的孩子可爱呢?请再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并用线把它们划出来。

师:找好了以后和同桌相互交流。

师:好了,咱们大家在一起交流吧!

学生汇报。本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汇报的都是课文第3段中的这句话:"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极少学生汇报别的句子,而且学生找到的基本都是外貌描写的句子。

交流到这,我们便发现了问题。俨然,本教师的一个“可爱”便把学生们给吓住了。到底什么是可爱?因为多数学生还停留在外表、外在的表现上,所以很多同学都是划的这几句话。

鉴于这位老师的经验教训,我思考了一下,把她的那个问题改了一下,在我班又取得了另一番效果:

我:孩子们,读了课文,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学生读完课文后叽叽喳喳就说开了:

生1:我觉得槐乡的孩子很勤劳。

我:你从书中哪句话感受到他们很勤劳?

生1:我从第三段的"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上小山上了。"也就是说,天没亮,他们就去摘槐米了,他们真勤劳。而且当时的天气非常热,动物们都热得受不了,可他们还是去摘槐米,我觉得他们真了不起!

我:课文哪些句子描写了天气很热?

生1: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这句话说明天气真的很热,要是我,肯定躲在家里吹空调、吃雪糕。(众生笑)可槐乡的孩子不怕热,还去摘槐米,我很佩服他们,他们太勤劳了!

我:说得真好!别的'同学还有想说的吗?

生2:我觉得槐乡的孩子很自立,第二段写到"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3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为了落实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经验,让语文教学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

低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运用语言的经验,也积累了相当的生活经验,特别是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说“生活经验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的观点,完全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

在本堂课中,有许多把学生生活经验引入课堂的成功例子:例如从家乡的树引出槐树,从槐乡引出“橘乡”“鱼米之乡”,教案《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既理解“乡”,又扩充了生活积累。在学习槐乡孩子的劳动情景时,让孩子们想象是在怎样的天气中进行的,通过调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既让他们体会到了槐乡孩子的辛劳也让他们感受了那份快乐。

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源头活水不断;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显得厚重和丰富;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真正为学生所喜爱。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4

走进第四课《槐乡的孩子》,品读课文,仿佛回到依稀熟悉的童年生活。是那么亲切,那么真切,就如发生在自己的身边。

我的童年在农村度过,大自然无私地将自己的一切馈赠给我们。孩提时代的我们,到塘边摸螺、到山里采菇、到河边捞鱼、到山涧翻蟹儿时的生活虽然清苦,但却丰富多彩。就如文中所说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当年的我们也一样,从不向爸爸妈妈要钱,学费和零花钱全是我们自己挣来的。

想想当年的我们,苦过、累过,我们知道辛劳的作用,知道节约的重要,我们的课余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多彩。可如今的孩子,条件好了,他们却 ……此处隐藏8354个字……从对他们唱着欢乐的歌,满载而归,从他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压抑之感,也说明了孩子们的以苦为乐。

学完课文后,我组织学生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所从事过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想好以后,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并把它真实的记录下来。

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又练了笔,真是一箭双雕。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3

《槐乡的孩子》是一篇略读课文,孩子们经过两年的语文学习,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学习,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独立阅读的能力。而且这也是第一次出现略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握住让学生学会读好导语,抓住导语中的重点“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汇报、补充,充分体会阅读课文与讲读课文的区别。

在教学中,我班的学生能结合讲读课文中所学习的方法,进行阅读。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只要给学生一个平台,学生就能展示出最好的水平。如我们在教学中学生能读懂写天气热的句子:

“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学生在读得过程中,汇报:我读懂了通过写鸡和狗、蝉热,让我们感受到天很热,通过对比说明孩子不怕热。有一个学生还补充说,还知道他们不怕苦,吃得是干粮。又有同学回答说,还说明孩子不怕苦,觉得很快乐的是从早到晚,已经劳动一天,“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来的时候”说明已经很晚了。又有学生在教学中补充,“劳累一天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中”。从这两句话出又可以让我们读出来他们不怕苦,觉得在劳动中是快乐的`,而且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能力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力,学生所学得的体会比我们预设的还要充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多给学生一些时间一点空间,让他们能自主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到恰到好处。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4

【案例描述】

师:大家自由读课文二三两个自然段,找出槐乡五月时,孩子们是怎样做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生四人一小组,朗读、讨论……)

(生反馈自学感悟结果。)

生:“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从这句话我可以看出槐乡的孩子很好客。

生:“小朋友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大包蒸过晒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从这句话我读懂了槐乡的孩子很热情。

生:我读懂了槐花让孩子们更美了。

生:我读懂了槐乡的孩子都很爱槐花。

……

师:相机引导感悟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并指导朗读。

【反思和分析】

一幅好画有着恰当的剩余空间,国画就更是如此,往往很大的一张宣纸只有潦潦几笔,那空白之处不是没有东西,恰恰就是那足以容纳百川的空白给了这潦潦几笔以想象延伸的空间。那么一堂语文课也是如此,不是教师处处点到就是好的,可能我们只要那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激起那一江春水,这种生成是课堂的点睛之笔。正所谓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自主学习探究的方式,用得恰到好处,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5

课文描述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从中获得快乐,使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变得丰富而充实。本课在处理文本资料时,用了一课时,(作业例外)阅读课文把学习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课文。本人认为本课的教学指导还是比较务实的。槐树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只要学生查资料就能了解槐树的生长特点,无需老师作太多的指导。最重要的是槐树下的故事。本单元都是体现孩子课余生活的乐趣,每篇文章的语言都很优美,也是学生走进写作的一个亮点模式。

这篇课文的语言朴实,读起来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简单快乐。在授课时,本人出示了阅读要求,让学生一步步的完成。如:

1、读了第一自然段你能看出槐乡孩子对槐树有一种什么感情?

2、勾画描述槐花的特点的句子,槐米有什么用途

3、第三自然段作者描述了三种动物有什么作用?(重点)

3、那些地方能表现孩子们的欢乐情绪。

4、孩子们劳累了一天为什么还带着甜蜜的微笑?(重点)

5、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为什么?(重点)

在教学的重点点拨中,运用了句子比较突出重点。如: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蝉……)在点拨的过程中适当提示这是一种写作技巧“衬托的手法。”比如,写要下雨了,“狗、树叶、知了……”这都是衬托下雨前的闷热。那里本人重点引导了,因为在写作中,无论是中段还是高段学生,最基本的写作技巧还是要掌握。如,要体现天气很热的句式:花儿(热得收藏起了笑脸),星星(热得躲进了云层),小花猫(热得直趴着喘气),但是老师(仍然还在灯下批改作业)。描述天气冷的句式:今年的天气个性冷。田野的蔬菜______,街道小院的水管______,就连那水泥地板也______。

怎样培养独立阅读潜力,是本人在本课教学中的一个首要环节。如:准备好工具书,词典字典等。阅读时不走马观花,要仔细地读,重要的地方勾勾画画,从而了解课文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读,细细品读,每句斟酌,体会每段表达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次阅读,核实阅读中老师所出示的阅读要求。从而把课文理解得更透彻。课后练习,写一种植物或一处景物,并写出此处所发生的'趣事,悲哀事等。(学生作品略)学生习作是较成功的,因此而得到同行们的认可。

为了拓宽学生阅读知识,同时也体现阅读课的实质好处,注重字,词、句、段、篇的训练落到实处,本人出示了与本课有关的四字词语。

劳而无功劳苦功高归根结底张灯结彩劳民伤财劳师动众结伴而行结草衔环满不在乎满面春风满腔热忱满城风雨

让学生自己去积累文本中的“的”“地”字短语,并安排抄写习作。即使课文中的知识处理不足也能够透过这种有效的作业方式足以弥补了。

“品读”是本文的重点,但为了学生阅读量的增大,让学生选读欣赏,抄写文中美句并仿写句式。如: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仿写:1、(我离不开妈妈,就像河里的鱼儿离不开水,田里的禾苗离不开肥沃的土壤。)

2、(我离不开学校,就像幼小的孩子离不开妈妈的怀抱,大山的人们离不开大山的土地。)

总之,本人坚信,如果阅读坚持这样做,相信自己的教学效果差不了多少,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务实。只有脚踏实地的教学,朴实的教学设计,会逐渐创新的。总归一句,语文教无定一,自己的学生,因材施教方能是根本。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